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2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林业   1339篇
农学   322篇
基础科学   207篇
  2291篇
综合类   1825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651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ing in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is limited or inconclus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baseline values fo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S),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g MJ?1) and biomass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of chickpea crops grown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 The stability of these parameters during the crop life cycle an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growth conditions, caused by season and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were also evaluated. Two field experiments, each with three sowing dates and four plant densitie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2–2004. Crop leaf area index, light interception and crop biomass were measured between emergence and maturity. A KS value of 0.5 was obtained. An average RUE of 1 g MJ?1 was obtained. Plant density had no effect on RUE, but som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were detected. There was no effect of solar radiation or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on RUE when RUE values were corrected for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RUE was constant during the whole crop cycle. A biphasic pattern was found for biomass partitioning between leaves and stems before first‐seed stage. At lower levels of total dry matter, 54 % of biomass produced was allocated to leaves, but at higher levels of total dry matter, i.e. under favourable and prolonged conditions for vegetative growth, this portion decreased to 28 %.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irst‐pod to first‐seed, 60 % of biomass produced went to stems, 27 % to pods and 13 % to leav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irst‐seed to maturity, 83 % of biomass was partitioned to po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using fixed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after first‐seed are not as effective as they are before this stag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and plant density did not affect partitioning of biomass.  相似文献   
102.
农林生物质原料筛分技术与设备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生物质原料中杂质多、筛分设备不匹配等问题,对各类生物质原料进行分类,总结国内外筛分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对杂质的特性分析,针对目前的筛分方法、筛分机械进行相对应的应用,旨在提出一种适合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大规模生产的筛分技术及配套设备,为生物质原料清选工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3.
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牧草生长季草地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玉娥  刘宝康  郭正刚 《草业科学》2011,28(6):1117-1123
摘要:草地生物量是评价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度量草地退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MODIS植被指数NDVI和EVI资料及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326个样方实测数据,构建并优化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草地生物量的预测模型,估算了2002-2009年期间草地生物量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适宜植被指数为NDVI,反演模型为,y=6.202 5x2-574.89x+14 586,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适宜植被指数为EVI,反演模型为,y=0.165 5x1.773 2。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物量在2002-2009年表现为波动状态,但高寒草甸比高寒草原波动幅度大。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物量在6-8月间均持续增加,9月开始下降,但7月高寒草原生物量波动大于高寒草甸,8月高寒草原生物量波动小于高寒草甸,6月和9月两种草地类型生物量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金  黄晓东  王玮  于惠  马琳雅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11,28(7):1345-1351
利用青海省2006年8月地面样点实测的生物量,结合相应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提取与样点对应的EVI和NDVI值,建立生物量与两种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1)EVI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强于NDVI。2)在不同盖度下,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随着盖度的增大而增强。3)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不同草地类型的逐月生物量,并分析研究区2002-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发现草地生产力水平越高,草地生物量的年季变化越剧烈,说明该种类型的草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大;生产力水平越低的草地类型,则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5.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2011,28(11):1957-196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6.
康恩祥 《长江蔬菜》2011,(24):52-54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对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2010年在位于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土壤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相比,砂砾石覆盖明显改善土壤中的根际微生物区系,显著提高各类微生物数量,增强酶活性;各粒径砂砾石覆盖下的土壤微生物数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增加。补播第二年,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都增加,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占到总生物量的50%左右。其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混播的处理,禾草类和豆科类比对照分别高出34.56%和96.37%,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较好补播处理。补播作为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措施,对增加草群高度、覆盖度和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藏北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样带法研究藏北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和7个土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到高寒荒漠植被,群落组成逐渐趋于简单化.土壤环境因子影响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有效氮、全磷和速效磷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10~20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全磷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20~30cm土层的土壤各环境因子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9.
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培育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压力使世界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发展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也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统筹资源培育和产业发展、进行现状及发展潜力调查评价、制定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科技和加强优惠财税政策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处理好产业与生态、森林多目标培育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能源林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林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0.
26种乡土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省沽油科圆齿野鸦椿、壳斗科8种、木兰科2种、冬青科2种、山茶科4种、蔷微科2种、桃金娘科的赤楠、八角科的莽草、槭树科的五裂槭、交让木科1种、金缕梅科3种等26种亚热带乡土树种的种子预处理、种子主要播种品质参数测定、对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大于5cmI级侧根数、根幅、冠幅、鲜叶重、鲜干枝重、鲜根重的测定,以及对苗木物候、苗木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上述树种的较为系统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